中國 古建筑設計 一個重要進步
原始社會至漢代是古建筑設計體系的形成時期,在原始社會早期原始人群曾利用天然崖洞作為居住處所,或構木為巢。到了原始社會晚期,在北方我們的祖先在利用黃土層為壁體的土穴上,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簡單的穴居或淺穴居,以后逐步發展到地面上,南方出現了干欄式木構建筑。
進入階級社會以后,在商代已經有了較成熟的夯土技術,建造了規模相當大的宮室和陵墓。西周及春秋時期,統治階級營造很多以宮市為中心的城市。原來簡單的木構架,經商周以來的不斷改進,已成為中國 古建筑設計 的主要結構方式。瓦的出現與使用,解決了屋頂防水問題,是中國古建筑的一個重要進步。
戰國時期城市規模比以前擴大,高臺建筑更為發達,并出現了磚和彩畫。秦漢時期木構架結構技術已日漸完善,其主要結構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發展成熟,高臺建筑仍然盛行,多層建筑逐步增加。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,東漢時出現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,如石祠、石閾和石墓。秦漢時期還修建了空前規模的宮殿、陵墓、萬里長城、馳道和水利工程。
魏晉南北朝中國古建筑體系發展時期
在 古建筑設計 材料方面,磚瓦的產量和質量有所提高,金屬材料被用作裝飾。在技術方面,大量木塔的建造,顯示了木結構技術的提高;磚結構被大規模地應用到地面建筑,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建造標志著石結構技術的巨大進步;石工的雕鑿技術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。大量興建佛教建筑,出現了許多寺、塔、石窟和精美的雕塑與壁畫。
隋朝建造了規劃嚴整的大興城,開鑿了南北大運河,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橋——安濟橋。唐朝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風格規模宏大,氣魄雄渾。其長安城在隋大興城的基礎上繼續經營,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。
在 古建筑設計 材料方面,磚的應用逐步增多,磚墓、磚塔的數量增加;琉璃的燒制比南北朝進步,使用范圍也更為廣泛。在建筑技術方面,也取得很大進展,木構架的作法已經相當正確地運用了材料性能,出現了以“材”為木構架 古建筑設計的標準,從而使構件的比例形式逐步趨向定型化,并出現了專門掌握繩墨繪制圖樣和施工的都料匠。 古建筑設計建筑與雕刻裝飾進一步融化、提高,創造出了統一和諧的風格。
唐朝的住宅,根據主人不同的等級,其門廳的大小、間數、架數以及裝飾、色彩等都有嚴格的規定,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嚴格的等級制度。這一時期遺存下來的殿堂、陵墓、石窟、塔、橋及城市宮殿的遺址,無論布局或造型都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技術水平,雕塑和壁畫尤為精美,是中國封建社會前期建筑的高峰。
我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 古建筑設計 的實物僅有唐代的五臺山南禪寺和佛光寺部分建筑。其 古建筑設計 特點是,單體建筑的屋頂坡度平緩,出檐深遠,斗拱比例較大,柱子較粗壯,多用板門和直柩窗,風格莊重樸實。
宋朝建筑的規模一般比唐朝小,但比唐朝建筑更為秀麗、絢爛而富于變化,出現了各種復雜形式的殿閣樓臺。建筑裝飾絢麗而多彩。流行仿木構建筑形式的磚石塔和墓葬,創造了很多華麗精美的作品。建筑構件的標準化在唐代的基礎上不斷發展,各工種的操作方法和工料的估算都有了較嚴格的規定,并且出現了總結這些經驗的建筑文獻《營造法式》。
《營造法式》是北宋政府為了管理宮室、壇廟、官署、府第等建筑工程,于北宋崇寧二年(1103年)頒行的,是各種建筑的設計、結構、用料和施工的“規范”?,F存宋代的建筑有山西太原晉調圣母殿、福建泉州清凈寺、河北正定隆興寺和浙江寧波保國寺等。其建筑特征是,屋頂的坡度增大,出檐不如前代深遠,重要建筑門窗多采用菱花隔扇,建筑風格漸趨柔和。
元朝中國 古建筑設計 體系又一發展時期。
元大都按照漢族傳統都城的布局建造,是自唐長安城以來又一個規模巨大、規劃完整的都城。元代城市進一步發展了各行各業的作坊、店鋪和戲臺、酒樓等娛樂性建筑。從西藏到大都建造了很多藏傳佛教寺院和塔,大都、新疆、云南及東南地區的一些城市陸續興建伊斯蘭教禮拜寺。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的建筑藝術逐步影響到全國各地。
中亞各族的工匠也為工藝美術帶來了許多外來因素,使漢族工匠在宋、金傳統上創造的宮殿、寺、塔和雕塑等表現出若干新的趨勢。現存元代的建筑有山西芮城永樂宮、洪洞廣勝寺等。使用遼代所創的“減柱法”已成為大小建筑的共同特點,梁架結構又有了新的創造,許多大構件多用自然彎材稍加砍削而成,形成當時 古建筑設計 結構的主要特征。
明清中國 古建筑設計 體系最后一個高峰時期。
明朝由于制磚手工業的發展,磚的生產大量增長,明代大部分城墻和一部分規模巨大的長城都用磚包砌,地方建筑也大量使用磚瓦。琉璃瓦的生產,無論數量或質量都超過過去任何朝代。官式 古建筑設計 已經高度標準化、定型化。
清朝于1723年頒布了《工部工程做法則例》,統一了官式 古建筑設計 的模數和用料標準,簡化了構造方法。民間建筑的類型與數量增多,質量也有所提高。各民族的建筑也有了發展,地方特色更加顯著。皇家和私人的園林在傳統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展,在明未出現了一部總結造園經驗的著作——《園冶》,并留下了許多優秀作品。